初见泰禾股份董事长田晓宏,以为他是一位文艺范的艺术家。可他一句“我是做农药的”股票融资利率是多少,让记者十分意外,又肃然起敬。
“30年前,我开始涉足农药贸易,那时我很忌讳说自己是卖农药的,但现在我会很坦然地告诉你,我从事农药研发生产和国际贸易。”近日对记者谈起自己从事的行业时,田晓宏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眼神中闪烁着睿智。
“为什么谈农药色变?大概是因为农药对环境不友好、农药残留对人体有害,可这些都已经是过去时。”田晓宏说,现在全世界都很重视农药,人们给农药纷纷定义新名字,例如植物保护、生命科学、粮食卫士等。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除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振兴种业,也少不了农药这个‘隐形卫士’。”与农药打了30多年交道,田晓宏深谙农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民生价值,“如今农药的发展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农药既能够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又足够安全、环保,而这正是泰禾股份风雨兼程三十载的初心和使命目标”。
在“快时代”下“慢功夫”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了80亿,未来可能很快要突破百亿大关,但全球的可耕地总面积一直维持在14亿公顷的水平。”田晓宏对农业的情怀,源自粮食的供需矛盾,“人口一直在增长,但怎么才能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农药,是单位产量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化用品需求量大,产品质效却参差不齐。“中国做了全球70%到80%的农药生产和制造,但全球四大农化巨头先正达、拜尔、科迪华、巴斯夫,还是掌握着全球超过一半的农药市场份额。”早在20世纪90年代,从事农药国际贸易的田晓宏就认识到,中国在高端农化产品上与世界龙头公司还有很多差距。为了实现自主化研发、生产,田晓宏勇敢地迈上创业之路,由单纯的贸易,转化成“贸工技”一体化发展。
早年的摸爬滚打,让田晓宏认识到,在农药创新研发和终端制剂销售方面,作为中国的农化企业,泰禾股份还有不断突破的空间。
“这些年来,我们的产品从仿制做到创制,业务从国内做到海外,我们一直在寻求农药的创新研发,尤其是新化合物方面的突破。我们希望在全球市场上能够直面跨国公司巨头,去抓住一些新的机会。”2015年,田晓宏携手原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李宗成搭建了泰禾股份的研发团队,在“快时代”中下“慢功夫”,钻研核心产品的质效。
从企业创立之初,田晓宏就瞄准了国际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布局:“为了进入国际市场,过去十几年里,我们先后制造和生产出了达到国际农药标准的多个产品,我们的销售网络也已经覆盖南美、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多个主要农业市场。”
经过多年研发投入和企业出海,泰禾从“迎合标准”走向了“引领标准”。“我们参与制定了‘2,4-D’原药产品的FAO2020年标准,同时也是唯一参与‘2,4-D’国际产业标准升级的中国企业。”田晓宏介绍,泰禾股份在美国、巴西等核心市场已累计获得229项农药自主登记证,打破了办理海外自主登记的业务壁垒。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药出口规模已突破200万吨。
以好产品赢得全球市场
在农药产业链“原材料—原药—制剂—销售应用”的四大环节中,泰禾股份主要位于中游的农药生产研发环节,百菌清、“2,4-D”、嘧菌酯是泰禾股份的三大“镇店之宝”。根据行业调查数据,百菌清是全球第二大保护性杀菌剂,2,4-D是全球最大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嘧菌酯是全球第一大杀菌剂。
“随着对农药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药都慢慢被淘汰了,但百菌清和2,4-D是两个至今没被淘汰的老药。”谈起产品,田晓宏如数家珍。
百菌清,名字即彰显其功效——“百菌皆可清”。田晓宏向记者解释说,百菌清的结构相对简单,通过多靶点作用抑制病菌。一些原先只能用三年左右就会产生抗性的杀菌剂,在和百菌清混合后可以多用数年,因此百菌清也是抗性管理的“基石药物”。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我们的百菌清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0%。”田晓宏说,“公司现在正在对百菌清的安全性做很深入研究,因为它承担着抗性管理的重要责任。”
据介绍,20世纪40年代,“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出现。在达到一定剂量后,“2,4-D”演变为除草剂,是除阔叶杂草颇为有效的一款药。和百菌清一样,“2,4-D”和常用的除草剂草甘膦混用后,具有延长抗性出现时间的作用,且混用可降低单剂用量,减少农药的土壤残留。
“但‘2,4-D’是出了名的臭,里面的氯离子杂质,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含量就会散发出非常浓的恶臭。为了让施药者回到家里不要被嫌弃,我们研究开发出了‘2,4-D’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做出无臭的‘2,4-D’。”田晓宏说,希望产品在迭代过程中,除了质量提高,也可以变得更有亲和力。
“对企业来说,产品是最能代表一切的。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以打造核心产品为首要任务。我们想做出国内行业里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好产品,打造出在全球有市场地位的产品。”田晓宏直言泰禾的野心,“过去十年中,‘做出全球第一的产品’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整个公司,这也逐渐成为了我们泰禾有个性的文化”。
上市助力破局“微利时代”
产能过剩,是近几年农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行业进入“微利时代”,泰禾股份的业绩表现也面临考验。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泰禾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79亿元、50.99亿元、38.68亿元和1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6.49亿元、3.46亿元和1.06亿元。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很享受竞争,因为在竞争中才能成长。看到问题了,我们就检讨自己,改变自己,再重新走上新的竞争之路。”直面竞争,田晓宏选择了继续创新,通过持续的创新增强综合实力,从而应对各种挑战。
自2021年以来,泰禾股份的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稳定在3%以上。截至2024年6月,泰禾股份累计获得专利363项,包括73项境外发明专利和148项境内发明专利。
此次IPO募集到的资金,田晓宏计划继续投入到公司核心产品杀菌剂的技术研发中。“泰禾是做杀菌剂起家的,在我们的发展规划里,我们计划做一条完整的杀菌剂产品线。”对此,田晓宏信心满满,“我相信这是我们最有未来的产品方向”。
招股书显示,泰禾股份未来将重点布局高效低毒产品矩阵,投资建设3000吨/年嘧菌酯、2000吨/年肟菌酯以及2000吨/年丙硫菌唑产能,这些符合国际农化发展趋势的绿色农药将成为泰禾股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筹码。
产品之外,公司另一大募投方向是建设新的研发中心。“研发是我们的生命线,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田晓宏向记者介绍,泰禾股份目前正在积极创制新农药,公司针对抗性病虫害研发的创新化合物环丙氟虫胺已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后续将推进环丙氟虫胺产品的登记与国际商业化。
“泰禾的发展战略是农化产品和功能化学品‘双轮驱动’股票融资利率是多少,我们自主研发的功能化学产品比如四氯丙烯、‘1,4-BAC’都取得了新化学物质登记证,目前也进入了产业化阶段。”田晓宏表示,得益于新增产能的持续放量,公司功能化学品业务营收逆势快速增长,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提升。